前不久,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财政部印发了《关于全面推行企业新型学徒制的意见》,提出在企业全面推行以“招工即招生、入企即入校、企校双师联合培养”为主要内容的企业新型学徒制。
上周,中国青年报社社会调查中心联合问卷网(wenjuan.com),对2010名受访者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71.2%的受访者认为企业新型学徒制有利于工匠型人才的培养。要发挥好企业新型学徒制的作用,68.2%的受访者希望学校建立健全相匹配的弹性学制、学分制等教学管理制度。
邓子嶒是东华理工大学高等职业技术学院的学生,他在就业指导课上了解了企业新型学徒制,“企业新型学徒制可以提升学生在实际工作中的实操能力,而且学生在企业学习后,对企业的需求和发展有更深的了解,入职后适应更快。”
某兰州铁路学校职业技术学院学生陈泽伟认为,企业新型学徒制能够提前帮助学生解决未来在工作中可能会碰见的种种问题,减少在工作后临时学习的压力。
中国社科院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社会保障研究室主任陈秋霖认为,企业新型学徒制让企业和人才供需之间更密切地融合,也发挥了职业技术教育在“干中学,学中干”的优势。
调查显示,66.6%的受访者看好企业新型学徒制,71.2%的受访者认为企业新型学徒制有利于工匠型人才的培养。
企业新型学徒制有哪些现实意义?58.4%的受访者认为有利于企业、院校、政府协调发挥作用,58.0%的受访者觉得可扭转技能人才供给不足的现状。
邓子嶒认为,培养职业技术人才最大的问题在于,单纯的知识学习难以和实际工作相契合,“刚到工作岗位都会有些手足无措、无从下手的感觉”。
陈秋霖指出,现在的职业技能人才培养还是需求与供给之间的匹配度问题。“职业技术院校本身应以技术培养为主,培养学生执行操作能力。而现在很多职业技术院校都是按学术的路子走。这是供给问题。从需求层面来讲,学生大都是毕业前去用工单位实习,更多的时间都是在学校里,导致匹配度上差一些”。
对于当下技能型人才的培养,69.8%的受访者认为技能人员创新性不够,58.0%的受访者指出高级技能人才缺失。
如何发挥好企业新型学徒制的作用?68.2%的受访者希望学校建立健全与之相匹配的弹性学制、学分制等教学管理制度,61.4%的受访者建议校企共同研制、实施招生招工方案,明确校企双主体职责。
延伸阅读:
相关热词搜索: